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正文

垃圾分类“入乡随俗”红石崖街道垃圾分类走出符合农村实际新路子

来源: 作者: 2019-09-23 10:32:12 字号:A- A+

青岛新闻网9月23日讯 日前,农业农村部指出:“垃圾分类事关千家万户,不光城市要推动,农村同样也要有行动。”当下,垃圾分类已渐成西海岸城乡发展的“新风尚”,而对于农村垃圾分类来说,因生活习惯、垃圾构成等,又与城区不同。7月19日,记者来到西海岸红石崖街道走访,发现该街道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已经探索出不少“接地气”的好办法,走出了符合农村实际的垃圾分类新路子。

户户分发垃圾桶方便源头分垃圾

采访当天,记者漫步红石崖街道邵家社区,发现宅前屋后、庭院广场干净整洁,家家户户门前都放置着一个有着左灰右绿两个内桶的垃圾桶。“剩菜剩饭等可腐烂垃圾放入绿色桶里,纸巾、箱子等不可腐烂的垃圾放在灰色垃圾桶里。”在邵家社区一条小巷内,记者遇见了正在自家门口摘蒜苗的姜大妈,说起垃圾分类,姜大妈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将摘下的菜叶扔到了标有可腐烂字样的绿色桶里,“我们要做的并不难,习惯成自然。”

“农村垃圾分类源头是农户家中,我们通过给每户分发垃圾桶,将农村生活垃圾分为‘可腐’和‘不可腐’,能够最大程度方便村民理解,确保源头分类质量。”红石崖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薛洪密告诉记者。

除了家家户户配备的分类垃圾桶,在邵家社区道路旁,记者还发现了两处新型站亭式封闭垃圾回收点,回收点宣传栏上,垃圾分类知识介绍等内容一目了然,“这种新型垃圾回收点,改变以往露天式垃圾桶的传统模式,采取封闭式结构,不仅更加结实、整洁,还可以防止拾荒者翻拣造成二次污染。”红石崖街道邵家社区书记邵长刚介绍。

今年以来,红石崖街道探索构建生活垃圾分类运行体系,在全街28个未改造村居和10个居民小区设置生活垃圾“小分类”57处、“大分流”垃圾存放点30处,基本实现了辖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同时,还组建了182人的保洁员队伍对垃圾桶进行擦洗和垃圾清运,真正做到了“日产日清”。

村村都有督导员分类渐成新风尚

“纸箱子是可回收垃圾,但是用过的餐巾纸不能回收,属于其他垃圾。”在邵家社区一处垃圾回收点,记者见到了身穿印有红马甲的邵家社区垃圾分类督导员李凤林,正在对扔垃圾的社区居民进行分类指导。“现在都知道要垃圾分类,但具体怎么分类,居民们还不是很清楚,能做到正确分类的还是少数。”李凤林告诉记者,督导员的职责就是从分类宣传到分类投放等环节对居民进行指导和监督,号召居民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使垃圾分类逐渐成为社区新风尚。

城区办法不硬套走出农村新路子

“过去各类垃圾混在一起就扔了,没有垃圾分类的概念,很多可实现再回收利用的垃圾也一扔了之。现在村里实行垃圾分类,分类标准规范比较简单,大家只要能分清可腐烂、不可腐烂,或者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就行,接受起来很容易。”邵长刚说。

做好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得立足农村实情。”薛洪密告诉记者,城乡生产生活环境不同,垃圾成分构成迥异,不能用城市里的办法去硬套,要“入乡随俗”,比如农村瓜果皮、剩饭菜等可腐垃圾多,恰恰可沤肥再次还田,“如果脱离村民实际生活,村民接受度不高。”

采取“入乡随俗”式的垃圾分类方法,不仅能够调动村民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够提高垃圾处理和回收利用的效率,“如果居民可以在家中将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好类,投放到对应的垃圾桶,就可以省去大量分捡人员的工作量,减少垃圾运输、处理的成本。”薛洪密介绍。

更值得一提的是,红石崖街道还制定并完善了《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考核办法》等10余项规章制度,明确适合农村实际的生活垃圾分类标准规范,确保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落实落地。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